中华中医药杂志
万方收录(中),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,知网收录(中),剑桥科学文摘,北大核心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),维普收录(中),上海图书馆馆藏,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(日),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(含扩展版),CA 化学文摘(美),哥白尼索引(波兰),国家图书馆馆藏
主管/主办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/中华中医药学会
国内刊号:CN:11-5334/R
国际刊号:ISSN:1673-1727
期刊信息

中文名称:中华中医药

语言:中文

类别:医学

主管单位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

主办单位:中华中医药学会

创刊时间:1986

出版周期:月刊

国内刊号:CN11-5334/R

国际刊号:ISSN1673-1727

邮发代号:18-90

定价:1300.00元/年

出版地:北京

首页>中华中医药
  • 杂志名称:中华中医药
  • 期刊级别: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
  • 主管单位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
  • 主办单位:中华中医药学会
  • 国际刊号:1673-1727
  • 国内刊号:11-5334/R
  • 出版周期:月刊
  • 期刊荣誉:万方收录(中),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,知网收录(中),剑桥科学文摘,北大核心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),维普收录(中),上海图书馆馆藏,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(日),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(含扩展版),CA 化学文摘(美),哥白尼索引(波兰),国家图书馆馆藏
  • 期刊收录:万方收录(中),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,知网收录(中),剑桥科学文摘,北大核心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),维普收录(中),上海图书馆馆藏,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(日),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(含扩展版),CA 化学文摘(美),哥白尼索引(波兰),国家图书馆馆藏
中华中医药期刊介绍

(1)来稿务必论点明确,论据充分,文字精炼,数据可靠;每篇论文(含图、表)一般不低于5000个汉字为宜,应包括(按顺序):题目(一般不超过20汉字),作者姓名,作者单位、地址、邮编,中文摘要,关键词(3~8个),中图分类号,正文,参考文献。稿件需提供英文题名、作者名、单位、摘要、关键词。另外,请在文稿地脚处依次注明该文属何种基金资助(附基金号)并注明通信作者的信息(姓名、研究方向、学位、职称、电话、E-mail)。

(2)关键词:3-5个,以空格号相隔。关键词请按照《CYT173-2019学术出版规范关键词编写规则》编写。

(3)正文中表示标题级别的序号形式,一般从大到小依次为:“一”“(一)”“1”“(1)”“①”等。可以根据标题的实有级别,跳过某些形式的序号。

(4)稿件正文请勿署名,作者姓名、作者简介、通信地址、电话及电子邮箱地址等请另页给出。正文中应注意避免出现与作者身份有关的信息。

(5)原创性要求:所有投稿论文必须是原创的,未在其他期刊或会议中发表过,也不能与其他刊物同时投稿。若论文中包含已发表过的内容,请在投稿时说明,并标注新创部分。

(6)学术水平要求:被接受的论文应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,包括科学性、深度、创新性和可靠性。论文应基于科学方法进行研究,数据应准确可信,结论要清晰明确。同时,鼓励论文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用价值。

(7)文章格式要求:投稿稿件应使用中文撰写,并按要求进行排版。主要包括题目、作者信息、摘要、关键词、引言、研究方法、实验结果与讨论、结论、参考文献等部分。

(9)引用格式要求:引用的文献请按照国际通用的学术引用格式进行,确保参考文献的准确性。

(10)插图和表格:均应有中、英文图名和表名,坐标图中的标目要用量和单位之比表示清楚.文中图、表应有自明性,且随文出现。


栏目设置
述评、学术流派、论著、临证经验、专题研究、思路与方法、标准与规范、综述、研究报告、临床报道、学术动态
数据库收录/荣誉
万方收录(中),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,知网收录(中),剑桥科学文摘,北大核心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),维普收录(中),上海图书馆馆藏,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(日),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(含扩展版),CA 化学文摘(美),哥白尼索引(波兰),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(中),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,知网收录(中),剑桥科学文摘,北大核心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),维普收录(中),上海图书馆馆藏,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(日),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(含扩展版),CA 化学文摘(美),哥白尼索引(波兰),国家图书馆馆藏
中华中医药杂志投稿须知

1. 《中华中医药杂志》文题:题名应简洁、确切、醒目,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、首字母缩写字、字符、代号和公式等。中文题名一般18个汉字以内;英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,第1个字母大写,其余小写(专有词首字母大写),定冠词“the”省略;一般不使用副题名。

2. 《中华中医药杂志》作者及其单位:作者一般不超过12名,作者姓名及排序在投稿时确定,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。作者单位(使用全称,以单位介绍信公章名称为准,具体至院系、科室,地区、邮编)加圆括号另列于作者姓名下,不同单位作者右上方加数字上标,以示区别,不同单位以分号分隔。指定通讯作者,并补充通讯作者详细联系方式(包括具体地址、邮编、固定电话、传真、E-mail等)脚注于文题页。指导者加圆括号列于作者姓名旁,其他要求同作者。

3. 《中华中医药杂志》摘要、关键词及基金资助:所有来稿应附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。中文摘要200-300字,列于关键词、正文前;英文摘要150个实词左右,内容与中文摘要对应。摘要按照目的、方法、结果、结论4段格式撰写;指示性摘要(200字左右)可除外。英文摘要亦应包括文题、作者姓名(汉语拼音,姓在前大写,名连成一词,加英文连字符,不缩写)、单位名称(按统一公布名称),作者名应全部列出,其他格式同中文要求,英文作者和单位应与中文对应。

关键词:所有栏目应附关键词3-8个,且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对应。西医学尽量使用最新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交流中心编译的《中文医学主题词表(CMeSH)》中的汉译名,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CMeSH还原为全称,如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《医学名词》(科学出版社,1989年及以后各版)矛盾,以后者为准;中医药学使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情报研究所《中医药学主题词表》。中医药词语英文翻译参考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《中医药名词》(科学出版社,2005年),以意译、直译相结合,中医药专有词汇建议音译。基金资助要求中英文对照,请查找原始英文。

4. 引言(或绪论):应言简意赅,不要与摘要雷同。可简要介绍目的、范围、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、理论基础和分析、研究设想、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、预期结果和意义等。“国(内)外未曾报道”应写“作者未见文献报道”。

5. 对剽窃抄袭者,责任自负,本刊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
期刊引用
年度被引次数报告 (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)
往期文章
  • 合真玉版论

    合真之道,玄元之妙,譬如宝船,护佑仙凡。上古天真,绵延至今,父母精血,相媾而成。悟自心始,真何外求,钩玄索隐,坐进此道。恬惔虚无,真气相从,信之为使,从之即得。反之若怡,神气相守,本自一家,何劳言守。甘食美服,安居乐俗,处之忘之,合之若一。积精全神,积弱养真,天真自生,惟德蓄真。天地相合,清静自得,形神俱妙,与道合真。上古天真,本自具足,但悟...

    作者:闫志安 刊期: 2019年第01期

  • 由四诊合参到中医精准辨证论治

    困扰中医精准辨证论治的主要有“三个变量、两个容易产生模糊的概念、三分法”的证据分类不足。文章据此提出:(1)充分利用生命科学技术深化对中医“证候”的认识,一方面加大“微观辨证”和“辨证微观化”的研究力度;另一方面在中医思维指导下,将现代医学检查和检验结果赋予中医“辨证要素”的意义。梳理借鉴现代医学“表型”研究成果,宏观与微观...

    作者:高振; 董竞成 刊期: 2019年第01期

  • “五辨”与中医临床诊断思维的综合运用

    “五辨”即辨症、辨证、辨病、辨人、辨机,是中医诊断思维的核心,体现了中医临床诊断从四诊信息采集到诊断结果的确定,既考虑到从症到证、病的思维特点,又考虑疾病发生、发展变化的过程和机制,同时还考虑因人、因时、因地制宜。五辨思维的核心是一方面强调四诊信息的全面、规范、准确,另一方面强调临床诊断的整体、动态、个性化。“五辨”的综合...

    作者:李书楠; 李思汉; 赵文; 李灿东 刊期: 2019年第01期

  • 中医理论研究方法论现状及策略

    现代中医研究,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,主要分为理论研究、文献研究、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四大类,其中理论研究是构建现代中医学术体系的核心和基础。当前中医理论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发生学、知识考古学、诠释学、认知语言学、文化人类学和复杂性科学等。通过梳理这些研究方法的特点、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各种方法的优劣,提出“系统化的体用哲学...

    作者:刘文平; 王庆其 刊期: 2019年第01期

  • 脉诊“形”“气”与病症

    人类疾病多如牛毛,病、症可以概括。脉诊通过脉中“形”研究疾病脏器之形,病灶之形,病理之形,达到或类似现代医学物理、化学诊断的目的。脉“气”研究人体症状,浮沉辨表里,迟、数论寒热,有力无力辨虚实,大小辨阴阳。以症状解析或离散病变大可有异曲同工之妙。现代医学B超、CT“隔垣内照”,而古中医人扁鹊等通过脉诊“尽见五脏症结”。《象脉学》...

    作者:许跃远 刊期: 2019年第01期